《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发布后,各方目光关注了过来,如果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在空间上集聚起来,能否带动上海相关产业在思想交流、政策扶持中更高质量发展?

8月11日,上海交大师生暑期实践团来到杨浦区“V聚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供图
带着这个思考,8月11日,上海交大师生暑期实践团在陈杰教授、谷晓坤研究员、潘浩之教授带领下,来到杨浦区“V聚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探索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发展之道。
实践团观察到,7月17日创新开业的“V聚场”既是传统高科技产业园区中一个全新的物理空间,又是一个数字时代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的“创意小宇宙”。作为一个复合型的创新空间与创意载体,“V聚场”在三层楼的立体设计中布局了大量“共享空间”,以灵活设置的多种“共享方案”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提供空间载体。以“V聚场”为载体的“YOUNG立方”政策立方体从“免、奖、服、投、补、管”六个维度展开,形成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小微企业的一揽子扶持政策。
离开“V聚场”后,交大师生实践团又先后来到杨浦区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展示馆、哔哩哔哩公司总部园区等,最后以Citywalk的城市漫步形式,穿过政立路,来到大学路生活街区,进一步实地感受“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创智天地的V聚场为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者提供了线下集聚空间,这一举措首先为杨浦区互联网产业增添了一抹亮色。尤其对Z世代年轻人而言,它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升杨浦区在互联网内容赛道上的城市吸引力和品牌形象。”调研后,实践团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谷晓坤说。

哔哩哔哩工作人员为交大师生现场介绍了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概况与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谷晓坤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者往往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的独特价值恰恰源于垂类细分领域的深耕,从而涌现出具有影响力的创作者,这与科技企业因技术关联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内在联系从而强调空间集聚有很大差异。因此,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在空间上的集聚,可能催生新的创作生态,促进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至孵化出一批新兴创作者,但空间集聚能否进一步带动杨浦区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仍有待观察。
“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产业依托办公室外的共享公共区域,也就是‘第三空间’,汇聚多元背景的创作者,通过兴趣交流碰撞出新火花。在这样的集聚空间之外,创新街区中还汇聚了艺术设计、金融科技、互联网、游戏等众多行业企业。街区内的餐饮娱乐场所等消费空间,自然成为跨行业从业者交流的节点,促发意想不到的跨界合作与创新。这正是‘网友’们打破‘次元壁’、实现跨领域交流的价值所在。”实践团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潘浩之教授说。
“这次打破‘次元壁’的实践之旅,让我对产业政策的创新设计有了新理解。上海在涉及新一代互联网文创产业的‘放管服’改革中有效细化政策设计,让政策更加贴近青年。这样的产业政策有力度、有温度、有成效。”实践团成员、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李珊珊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装修公司,本文标题:《青春华章|上海交大师生走访“V聚场”:打破“次元壁”的实践之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