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话剧《物理学家》在北京举行媒体探班活动,该剧将于7月23日至7月27日在国话大剧场进行演出。

《物理学家》本轮演出海报 国家话剧院供图
《物理学家》讲述了三位妙龄女护士相继在一所高级精神病疗养院被杀,肇事者是她们各自护理的病人——住院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和莫比乌斯。当物理学家的责任、信念、利益、爱情撞击在一起,会裂变出多少悬疑、多少隐秘?
排练片段展示后,导演王剑男,主演邹易道、李晔、江佳奇、吴俊达、田鸽等悉数到场,分享了创作故事与排演亮点。
17年后重启经典,致敬迪伦马特
迪伦马特是20世纪瑞士剧作家、小说家,被誉为“布莱希特之后最杰出的德语戏剧家”,著有《罗慕路斯大帝》《老妇还乡》《物理学家》等。《物理学家》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正值冷战如火如荼,军备竞赛竞相攀比,核阴影笼罩全球,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矛盾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之际。在这一背景下构思剧本,无疑令该剧成为迪伦马特最具现实批判色彩的代表作之一。

本轮演出排练照 邹易道(右)饰演装疯佯狂的莫比乌斯,田鸽饰演小护士莫妮卡
2008年,国家话剧院将《物理学家》首次搬上舞台,由王剑男执导,李建义、杜振清、王国强、佘南南等演员出演。
时隔17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瑞建交75周年、中瑞文化和旅游年、迪伦马特逝世35周年,该剧启动复排,王剑男再度执导。有了《比萨斜塔》《一仆二主》《第十二夜》等多部世界经典与喜剧题材的尝试,他笑言相较于当年初执导筒时排得比较“规矩”“老实”,这次与其说是“复排”,不若说是“重排”。

本轮演出概念海报
“我们对这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预言加入了很多全新的解读,也会更加大胆地挑战‘黑色幽默’,并用悬疑+喜剧的方式解码故事,让经典更扎根当代,从而挖掘出背后深刻的反战思辨。比如说,莫比乌斯其实是装疯佯狂,因为他发明的技术是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的。迪伦马特在剧本中没有明说,可能就是某种新式核武器。科学家的良知让他深知这种技术一旦泛滥,就会被野心家利用引发更大的灾难。而这种‘技术’在当下意味着什么呢?在人工智能同人类智慧博弈的奇点时刻,无疑会让人有很多新的联想。”
“从今年6月以来,我们国家话剧院先后上演了《铁流东进》《红色的起点》《哥本哈根》,以及即将上演的《物理学家》《三湾,那一夜》《死无葬身之地》《直播开国大典》《抗战中的文艺》。一共8部重磅剧目作为反法西斯题材及红色题材系列演出将持续到10月份。这些风格题材各异的作品,既是对烽火岁月的回望,也是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呼唤。”王剑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演员撑起“半个导演组”,演绎“天才”“疯子”“间谍”的多面性
《物理学家》的演员团队与导演王剑男合作多年,相互间配合默契。邹易道、李晔、吴俊达甚至还“演而优则导”,导演过多部话剧、音乐剧,演员田鸽也担任了剧中的形体设计,因此该剧的演员团队也被组内笑称是“半个导演组”。

排练照 邹易道饰演莫比乌斯
邹易道刚刚结束《铁流东进》《四世同堂》两部剧院大戏的演出,尽管脚部带有伤病,但仍旧投入到了排练中。他表示:“迪伦马特作品的哲学性、思考性和对人性的剖析有其独特的解读,而王剑男导演对其作品的理解、挖掘、不同的解构和表达值得观众朋友们走进剧场,去观看不一样的《物理学家》”。

排练照 李晔饰演“爱因斯坦”
李晔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曾出演过《家有儿女》《九州缥缈录》等多部知名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他在《物理学家》中饰演颇具“老顽童”气质的爱因斯坦一角。得益于剧情设定,他得以充分发挥其表演上的幽默气质,“在创作中,我有一种‘沉浸式快乐’,也希望观众在愉悦的观剧过程中引发一些深刻的思考。”

排练照 江佳奇饰演博士小姐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江佳奇,出演过多部话剧及影视剧,包括电视剧《虎妈猫爸》、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等,此次在《物理学家》中饰演博士小姐。作为剧组内唯一出演过2008年版本的人(彼时她饰演小护士莫妮卡),她透露说,此次复排与2008版相较,演员们塑造的人物会更加鲜明和独特,“我们共同对整个角色设定进行了统一的调整。”

排练照 吴俊达饰演“牛顿”
国家话剧院演员吴俊达曾出演、导演过多部话剧、音乐剧,在《物理学家》中饰演“牛顿”一角。音乐剧出身的吴俊达表示,“‘牛顿’的舞台形体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而音乐剧的表演经历,早已把形体‘节奏化表演’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身上。”
打造荒诞特效,几何光影与金属装置构建疯狂舞台
194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辐射实验室诞生的三叶扇核辐射标识,以极简几何形态诠释原子辐射本质。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舞美设计张华翔正是以此为灵感,将直径五米的巨型三叶扇装置作为《物理学家》舞台上的核心意象,其旋转动态对应三位疯狂天才物理学家,暗示科学探索与人性失控。演出中,装置会依戏剧张力变速旋转,搭配高对比度配色、几何光影与金属构件,营造充满张力的戏剧空间。

本轮演出概念海报
对于这部利用荒诞戏剧的外壳,思考科学与战争关系的悲喜剧,灯光设计韩江将利用色彩、解构和结构画面等手段,挖掘荒诞中的情绪逻辑,以戏剧性地烘托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设计语言不仅致敬了原著的荒诞哲理,更通过视觉隐喻强化了“科学是一柄双刃剑”的当代命题——当人类智慧如同放射性物质般不可控地扩散时,其产生的能量既可能照亮未来,也可能吞噬文明。旋转的叶片装置因而成为整部戏最有力的视觉注脚,持续向观众释放着关于科学伦理的“辐射”示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装修公司,本文标题:《悬疑和喜剧让经典扎根当代,国话复排《物理学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